文 | 成仲轩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茅台和五粮液正在加速推动科研投入从“变量”转变为“增量”。
7月22日,茅台将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的研究院公司引发行业关注。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几天前,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宜宾五粮液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也在宜宾低调成立。
在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的当下,两大白酒巨头不约而同的加大对科创的投入,不仅仅为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同时也折射出茅台和五粮液对未来竞争焦点的全新聚焦。
加码科研,茅五意欲何为?
众所周知,当前行业正面临新一轮寒冬,在酒企普遍缩减费用的大背景下,茅台和五粮液为何选择加大科研投入?
对此,茅台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设立研究院公司有利于公司整合公司内外和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资源,聚焦主业发展和白酒酿造技术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五粮液虽未给出明确理由,但从其新公司聚焦“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发”和工程和技术研究试验发展的经营范围也可以看出部分端倪,那就是更偏向于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技术转化效率的提升。
实际上,两大白酒巨头加码科研,绝非一时兴起,早在去年就有迹可循。
一方面是从去年开始两家企业在科研方面的费用投入就已经显著提升,根据2024年年报显示,去年茅台和五粮液分别增加了38.76%和25.85%的科研费用投入,研发总投入超11亿元。
另一方面在项目立项上去年茅台重点开展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的全产业链流通溯源技术体系研发”和五粮液进行的“现代生物技术复刻老窖泥工程技术研究及其在五粮液高质量倍增工程中的应用”(即提升优酒率尤其是名酒率)均与此次成立的两家新公司吻合。
从这里不难看出,此次成立两家新公司,某种程度上表明茅台和五粮液已经将科研从过去的固定性投入,转变为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有望推动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科创,茅五重塑叙事逻辑的新砝码?
在酒业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当下,科创已成为推动品质进阶与品牌拔高的关键驱动因素,尤其是随着茅台和五粮液两家子公司的成立,科创对营销的直接赋能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高。
在君度咨询董事长林枫看来,随着白酒行业进入缩量竞争与存量博弈阶段,如何把增长建立在C端上逐渐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尤其从2016年开始,白酒行业已经基于此实施了大量的场景营销,但这当中始终缺少由科技为导向,让消费者信服的故事“外衣”。
“从这个角度看,两家子公司的成立,有望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心目中茅台和五粮液的科技含量,并反向其推动品牌力的提升。”林枫坦言,茅台和五粮液做的这个事非常有远见。
而在微酒看来,当前白酒行业依旧处于存量竞争阶段,消费市场对风味独特性、健康属性及品质稳定性的要求显著提升。由于传统依赖品牌溢价与渠道扩张的模式遭遇瓶颈,通过技术手段解析风味密码将成为破局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茅台与五粮液的科研竞赛,不仅标志着白酒行业从“品牌营销战”迈入“科技深水区”,同时也意味着未来酒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侧重于差异化风味的塑造与科技赋能的品牌叙事。
可以预见,随着茅台与五粮液在科研领域的深入布局,白酒行业的竞争态势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更大酒企品质差距的缩短,科技将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而差异化风味的打造则将成为其赢得市场青睐的关键。
我要配资网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