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领域的探讨中,债务问题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过去,我们常听闻美国人 “寅吃卯粮”,即凭借借贷来预支未来的资金用于当下的消费与投资。这种借债模式一度被视为美国经济的显著特征。然而,当深入研究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债务状况时,会发现实际情形远比想象中复杂。
依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截至 2024 年年底的最新统计数据,在对世界主要大型经济体的数据进行全面梳理与对比后,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 —— 中国的债务负担在主要经济体中已处于高水平。这一结论或许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衡量一个国家的债务负担,常采用债务杠杆率这一关键指标。
它通过将一个国家非金融机构(涵盖政府、企业以及家庭部门)的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对比得出。
我国 GDP 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以及 GDP 增长率保持在一定水平,而债务杠杆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审视国家债务状况的视角。
美国被普遍认为是热衷借债的国家,将美国政府、家庭和企业的债务总和与 GDP 相较得出债务杠杆率为 249.3%,约为 2.5 倍。
再看欧盟,在英国脱欧后,由 27 个经济体组成的欧盟,其债务杠杆率为 242.9%,约 243%。
其中,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德国,债务杠杆率为 198.6%,接近 200%;英国脱欧后,该数值为 225%。
可见,美国、欧盟、德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债务杠杆率大体处于 230% - 250% 之间,相互差距并不显著。
将目光转向发展中经济体。俄罗斯非金融机构的全社会债务与 GDP 之比为 120.5%,即总债务是 GDP 的 1.2 倍;印度为 175%;南非约 145%;巴西约 180%。
此外,沙特阿拉伯更低,仅 112%;印尼约 79%,不到 80%。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整体而言,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负担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普遍要低一个层次。
这主要是由于发达经济体在长期发展进程中,不断借债以推动经济增长、完善基础设施等,从而形成了较为沉重的累积债务包袱。
再聚焦于我国,根据 BIS 的数据中国全社会的债务杠杆率为286.5%,逼近 290%。
这一数字已超美国、欧盟、德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高水平,仅次于日本的387%。
那么,如此高的债务杠杆率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个国家的债务状况与企业、政府乃至个人的债务情形具有一些相似性。
以个人家庭为例,若家庭借债规模庞大,意味着每年需拿出大量收入用于还本付息。一旦家庭收入出现较大波动,便极有可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进而被列入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家庭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会随之大幅降低。
在消费层面,沉重的债务负担会极大削弱人们的消费意愿,更不敢贸然进一步加大债务杠杆进行消费。
在投资方面,鉴于债务压力,人们往往会对高风险投资望而却步,因为承受不起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
同样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过高的债务杠杆率使得财政压力剧增,导致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时顾虑重重,不敢轻易上马大型项目,也不敢大规模投入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只能勉强维持现有支出,竭力避免出现债务违约等重大风险事件。
可以说,部分地方政府在这种压力下陷入了一种 “躺平” 状态。
企业方面,债务杠杆率过高时,企业同样不敢贸然扩大投资。企业辛苦赚取的利润,很大一部分都要用于偿还债务利息,这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变得极为谨慎。
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即便每月或每季度仍有一定的房屋销售业绩,但销售所得资金首先要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而非用于股东分红或企业进一步发展。
2024年6月至 9 月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一些于家庭债务负担过重,使得居民不敢放心消费。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债务负担加重,意味着整个社会每年创造的财富中,越来越大的比例被资本所有者获取,而真正的创造者和劳动者所能分配到的份额却越来越少。
但大家也不必为此担忧。
从宏观角度来看,虽然高债务杠杆率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但合理的债务杠杆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国家通过适当加杠杆,托底基建投资,加快隐性债务置换,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债务杠杆率也可以得到有效调控制。当然如何更有效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将是未来经济发展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
我要配资网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